19世紀後半,西方傳教士們在東南亞、香港、廣東及臺灣等地,認識到一批使用不同於官話的客家族群;這些帶來基督教教義的傳教士,在受他們質樸、勤勞特質感動的同時,也開始學習被其稱之為「Hakka」的語言及文化,同時還編寫客語辭典、諺語及教科書等等各式文本,經由教會將Hakka的歷史與風俗介紹給西方世界。
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總部設於瑞士巴色城(Basel,又譯巴塞爾)的「巴色差會」(Basel Missionary Society),目前在其教會的檔案館裡,收藏著大量早期客家的珍貴文獻與語料,本展藉由客家與基督教相遇的故事,讓更多人在全球視野中瞭解客語的獨特性,及客家文化保存的重要性。
![](https://thinkthing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1/DSC06405-edited-scaled.jpg)
![](https://thinkthing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1/IMG_0919-1024x768.jpg)
![](https://thinkthing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1/IMG_0927-1024x768.jpg)
![](https://thinkthing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1/IMG_0936-1024x768.jpg)
![](https://thinkthing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1/IMG_0938-1024x768.jpg)
![](https://thinkthing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1/20210928-開物產品-018-1024x683.jpg)
日期|2021.4-2022.6 地點|臺灣客家文化館(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