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歌一起唱|林班歌謠蒐集計畫

「不知道要去山林的哪裡,因為很窮所以要去林班」

大家聽過林班歌嗎?

從2019年就開始執行的計畫,剛開始進行田野調查,就逢covid-19疫情。幾經周折後,陸續完成訪談、採譜採詞、紀錄影片拍攝、專書編輯、專輯錄製,集眾人之心力,完成「有歌一起唱—林班與林班歌」的系列成果。

·

主視覺| 沐冉Muran 藝術家合作的 #木刻版畫

一直在想什麼樣的視覺適合林班歌?在創作過程中,持續堆疊、累積,產生獨有的刻痕與層次,成為這次合作的契機。

·

紀錄影片|與 芥質影音工作室 Meru Media Studio#千杯萬杯再來一杯

用一首歌串起一個時代的歌者,是這部紀錄片最美最有張力的開場。感謝製作團隊的巧思與悉心陪伴。

·

CD專輯|10首歌的時間,認識當代林班

@好的創藝工作室 在製作上儘量做現場收音,減少過度編曲,重現林班景況或工餘相聚之情境。成品清新自然又充滿能量,歌者從80幾歲的ina到部落青年樂團,代表著林班歌的傳承。

·

專書出版|彙集 #專文#圖文插畫#訪談紀錄

輯一由徐睿楷老師、洪廣冀老師、黃國超老師分篇撰述,從卡帶歌手、山地政策到林班時代,勾勒起整個林班歌的背景知識。輯二透過簡易文字搭配 日淳的插畫展現林班的二三事。最後輯三則是全台各地林班工人的訪談紀錄,每個故事都象徵了一個時代。

·

成果發表會|在北流卡夫卡唱最流行的歌

在2024/11/12,邀請一路協助與陪伴的受訪者、專家老師、工作人員,在南港北流卡夫卡舉辦成果發表會。

·

新聞稿的片段

「林班歌」泛指1960至1980年代,原住民在林班地工作時所傳唱的歌謠。臺灣光復後,為了配合造林政策及社會發展需求,許多原住民族投入山林勞動工作,族人為了生活,遠離了自己的家鄉上山工作,夜晚時分,大家圍著篝火,聚在一起,用簡單的樂器即興編曲,歌唱,成為彼此抒發寂寞與思鄉的最好語言。

原住民的傳統生活、文化,與林業發展息息相關,更是林業史的重要骨幹,傳唱不息的林班歌,反映出原住民的林業史觀,在臺灣史及林業政策史的發展歷程中,更是關鍵且不可或缺的重要樂章。

購買連結|五南網路書店

線上串流|有歌一起唱:林班歌
linkfire:
https://lnk.to/muziu-0507

[數位平台]
Apple Music / iTunes:
https://windmusic.pse.is/6p4yxh
Spotify:
https://windmusic.pse.is/6p4yzh
Youtube Music:
https://windmusic.pse.is/6p4z2a

賴和三十|前進!暨賴和基金會30週年特展

從1990年代戰後世代成立賴和基金會帶動「尋找賴和」,到2010年賴和音樂節的發起,不同世代青年投入其中,以賴和精神為核心,透過文學與歷史的路徑,創造出精彩多樣「遇見」賴和的記憶,回應當代台灣關於認同,關於土地,關於人民。

直到此刻2024年,距離賴和逝世已過八十載,我們依然還在談論賴和、閱讀賴和,將賴和精神內化到日常生活持續實踐,前進著。

邀你做伙加入,成為賴和們!

展期|2024.5-2024.6
地點|彰化公會堂(彰化市中山路二段542號)

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特展開幕活動

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一起合作「『現代』文青養成術—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」特展。

美國在臺新聞處在1959年遷至南海路,現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。經歷1960-1970 年臺灣威權統治最嚴苛的年代,現代主義跳脫框架與束縛的思想與技巧,以及對於藝術的自主與創新的追求,成為台灣的年輕作家與藝術家們重要的出口。

開幕活動表演邀請爵士樂團,現場演出1950至1970年代翻唱自美國之臺灣流行歌曲,以華語、台語、英語演唱〈木偶之心〉、〈我要你的愛〉,這些從英美歌曲翻唱的流行歌曲,帶領現場的貴賓與與會作家走入一扇時空之門。

時間|2023.8-2023.9 
Owner|國立臺灣文學館

大馬璘遺址文化園區|說明牌融入雙語計畫

大馬璘遺址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,1900年由著名的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發現,是台灣最早發現的史前遺址之一。

本次協助南投縣政府製作中英文雙語說明牌共8面,新增英文解說,也同步更新相關考古資料,讓相關資訊更優化、親民、精簡。有利於國外旅客、外來民眾、在地居民認識南投縣在地文化資產,並能夠以雙語的形式進行,增加南投縣遺址文化能見度。

雙語導覽影片內容,有助於在地社區(愛蘭社區、鐵山社區、梅村社區、藍城社區等)作為在地特色導覽解說教材;在地鄰近學校(例如暨大附中、暨南大學、在地國中小等)也可透過影片作為文化資產進入在地特色課程與英語教學的材料。

default
時間|2023.3-2023.6 
Owner|南投縣政府文化局

桃學日課表|桃園市百年國小文物展

桃園市21所創校百年以上的國小,典藏許多獨具時代特色及意義的學校文件、老照片、黑膠唱片、校旗、奉安櫃、標本等珍貴文物。「桃學日課表-百年國小文物特展」從臺灣近代教育發展出發,以桃園市百年校園的生活百態與文物普查成果為主題,於南崁兒童藝術村、壢小故事森林、桃園77藝文町三處展場聯合展出。藉由富時代感的文資空間及校園文物重塑場景,讓民眾重溫百年國小的時代記憶與風華。   

本特展分成「平常上課日」及「特別活動日」兩大主軸。「平常上課日」涵蓋了學童的日常校園生活、教育課程,並延伸至課後時光及未來發展,引領民眾重新進入日治時期、國民政府來台至現代的教育現場。「特別活動日」則以學生最期待的運動會、遠足與修學旅行為題材,邀請大小朋友們跟著收音機傳來的體操音樂活動身體,並融入文化資產的科普小知識。

日期|2022.4-2022.5
地點|南崁兒童藝術村、七七藝文町、壢小故事森林
主辦單位|桃園市政府文化局

第四屆纖維創作獎

臺中市歷年辦理纖維創作獎,希望引起更多人投入纖維工作領域,提升傳統工藝的附加價值。

本次競賽共分為「生活工藝類」及「美術工藝類」2類,共收到238件參賽作品,其中有71件優秀得獎作品,並在頒獎典禮當天展出。

日期|2021.5-2021.11
地點|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

去排灣X恐龍來|科博館恐龍跳舞

當科博館的動態恐龍碰到排灣族舞者,會激起什麼火花呢?
排灣族舞者在無數的大型動物間共舞,又是什麼樣的景緻呢?
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109/7/27-109/10/18舉辦拿麼厲害特展,邀請12位對全世界有十足貢獻的原住民人士參與展覽,展覽期間獲得各界一致好評。其中參展的蒂摩爾古薪舞集為了參與此展,特別於109/10/10(六)國慶日當日來到科博館,推出「與恐龍共舞」活動,以饗來館觀眾。

動態恐龍是科博館最為人熟知的展示主題,深受小朋友喜歡,排灣族舞者與動態恐龍共舞,將非常震撼。科博館現今展出「繽紛的生命」中有數十件大型動物標本,包括大象、長頸鹿、獅子、老虎、犀牛等。排灣族舞者在這些動物環繞中舞蹈,亦將產生有趣的畫面。

日期|2022.10
地點|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

第20屆磺溪文學獎

「看似厚重的一扇門,裡面有什麼?洪水猛獸?還是一片失樂園?事實上,只要懂得通關密語,便可以進入。我的通關密語是:好奇心和努力,你的呢?就從參加磺溪文學奬開始吧!」——李昂

第20屆磺溪文學獎以「打開文學的大門」作為宣傳重點,徵文類別為新詩、散文、短篇小說、報導文學、微小說及電視電影劇本六大類,期許透過聚焦於彰化在地的磺溪文學獎,提高外縣市民眾對彰化的關注。
日期|2018.4-2018.10
主辦單位|彰化縣文化局
頒獎典禮地點|彰化縣孔子廟

Dalah來自海端之地|106年度海端鄉地方產業策展暨觀光旅遊行銷活動

「Dalah」是布農族語中土地、土壤的意思。海端鄉的高山、湖泊、 溫泉、野溪、特色農產與文化創意融合布農文化與土地深厚的關係,開 創出海端鄉居民豐厚的生命力。

「Dalah 來自海端之地-地方產業特展」藉由族語讚嘆這片土地的 豐饒美好,帶領觀眾瀏覽海端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,品味多元的文化 與地方產業特色。從生態景觀看見土地的綺麗;從農業物產看見土壤的 生命力;從文創工坊的作品看見充滿創造力的海端之地。

日期|2017.6-2017.12
地點|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

2017臺中市考古教育推廣計畫

臺中市地區目前有7處市定遺址、8處列冊遺址及194處普查在案之疑似遺址,近年來更因為開發行為而有大量的考古調查及保存研究,累積相當可觀成果。

106年度臺中市考古遺址教育推廣計畫以「生活在大臺中史前時代」為主題,安排了系列活動,內容涵蓋多個大臺中地區遺址:惠來遺址、安和遺址、南勢坑遺址、牛罵頭遺址和清水中社遺址,期透過文化體驗、參訪實作、教學研習、館校合作等豐富且多元的活動,帶領民眾認識遺址的文化內涵,更了解及熱愛這塊土地。

日期|2017.5-2017.11
主辦單位|臺中市文化資產處